概要:o;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2.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系向牛头充炭直(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甚矣,汝之不惠(5)或师焉,或不焉(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赢粮而景从(8)风吹草低见牛羊(9)张良出,要项伯(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1)坐通座,音zuò,座位;(2)直通值,音zhí,价钱;(3)反通返,音fǎn,回归;(4)惠通慧,音huì,聪明;(5)不通否,音fǒu,不;(6)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叛;(7)景通影,音yǐnɡ,影子;(8)见通现,音xiàn,露出;(9)要通邀,音yāo,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教案,http://www.guaituzi.com5.布置作业:
《三维设计》练习。
2011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层级B级。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
“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
2.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系向牛头充炭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或师焉,或不焉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赢粮而景从
(8)风吹草低见牛羊
(9)张良出,要项伯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 (1)坐通座,音zuò,座位;
(2)直通值,音zhí,价钱;
(3)反通返,音fǎn,回归;
(4)惠通慧,音huì,聪明;
(5)不通否,音fǒu,不;
(6)倍通背,音bèi,违背、背叛;
(7)景通影,音yǐnɡ,影子;
(8)见通现,音xiàn,露出;
(9)要通邀,音yāo,邀请;
(10)知通智,音zhì,智慧;
(11)具通俱,音jù,都;
(12)生通性,音xìnɡ,资质、本性。
3.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而立法”。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4.实战演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就
(1)金就砺则利( )
(2)连辟公府不就( )
(3)一蹴而就(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
(6)乃谢客就车( )
[答案] (1)接近,依靠 (2)赴任,就职 (3)成功,达到目的 (4)即,就 (5)走向,走上 (6)上,登上
2.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秦贪,负其强(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答案] (1)背东西,以背载物 (2)担负,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7)覆盖
5. 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如:“他有个兄弟在北京读书”,“兄弟”指“弟弟”;“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得了”,“好歹”指“歹”,多指生命危险;“他可惹下是非了”,“是非”指“非”,多指口舌麻烦。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出现更多,课本中就有不少实例。
①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
②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的意思
6.实战演练: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否偏义复词,并分析其含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其日牛马嘶( )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