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同课异构方式——对同一内容、同一课型的不同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同课同构模式——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的研究,如由多位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设计某一小环节案例进行研究3.教学案例研究的价值 使某些感性的实验结果理性化得到推广,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案例研究,升华实验假说或理论,丰富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及其方法论的理论,。二、数学教学案例的四个基本要素从广义上来讲,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成教学案例,但作为数学教学研究的案例来说,必须具备下列要素:即客观、典型(优劣)、有效、现实(意义).1. 客观 案例是数学教育实践的真实记录,客观是案例的首要条件. 所谓客观,就是对数学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的介绍,而不能随意取舍和歪曲事实真相,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所以,案例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直接和间接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课、答疑、个别辅导、思想教育和听课、交流等教学、教研活动。 2.典型 在这里典型的事例(不能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是指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可能会遇到,但又不太注意到的事件,而它却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教育思想的问题。正因为选择的问题很典型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探索,http://www.guaituzi.com承留三中 任建波
一、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意义、方法和价值
1. 意义:
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对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医学、法律)
教学案例一般是从学校管理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丰富的案例及其评点,将为广大教师提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示范性的作法,科学有效、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为改革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下面所说案例一般指课堂教学案例)
2. 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
坚持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点评相结合,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教学案例可按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
同课异构方式——对同一内容、同一课型的不同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同课同构模式——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的研究,如由多位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设计某一小环节案例进行研究
3.教学案例研究的价值
使某些感性的实验结果理性化得到推广,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案例研究,升华实验假说或理论,丰富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及其方法论的理论,。
二、数学教学案例的四个基本要素
从广义上来讲,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成教学案例,但作为数学教学研究的案例来说,必须具备下列要素:即客观、典型(优劣)、有效、现实(意义).
1. 客观
案例是数学教育实践的真实记录,客观是案例的首要条件. 所谓客观,就是对数学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的介绍,而不能随意取舍和歪曲事实真相,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
所以,案例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直接和间接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课、答疑、个别辅导、思想教育和听课、交流等教学、教研活动。
2.典型
在这里典型的事例(不能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是指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可能会遇到,但又不太注意到的事件,而它却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教育思想的问题。正因为选择的问题很典型,有的案例就具有故事性、可读性(余世伟《细节决定成功》,《清十二帝疑案》,课堂教学案例《以问铺路调节难度》)
3.有效
案例是真实的,但真实的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所谓有效是指案例本身具有应用价值、理论研究价值. 它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学原理上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学原理含义的闪光点,是教学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4. 现实意义
教学案例价值体现在对目前的数学教育教学有针对性、指导性、反思性、及时性,也就是现实意义要强。(例子见附录)
从目前来看数学教学案例应具备六个时代特征
(1)问题情景体现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中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
(2)教学设计体现教育原理
教学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 在反映数学教学过程的案例中,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进行分析,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所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表现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原理.
(3)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精神
课堂上应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是通过 “会话” 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
(4)知识建构体现序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
(5)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的是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
今天的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数据可以修改,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