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觉得你有点像巫师。师:能不能把你们的这些想法连起来说说?生:我觉得您是个多变的人,一出场就引起了我们的联想。我们感觉到您像个魔术师,非常神秘。师:大家刚才说的是对我的感觉,现在能不能说说我的穿着哪儿和魔术师特别像?(板书“看”。学生观察老师的衣服、衬衫、领带、鞋子等)老师奇怪在哪儿,能完整地说说吗?(学生练习有顺序地说话)赏析:独特的出场,奇怪的装扮,小小悬念既吸引了学生,也给整节课定下了轻松的基调。解开教者身份的悬念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而谜底就在教师的别致造型上。教者巧妙引导,让自己的穿着成为说话材料,不动声色地指点学生观察方法,自然而然调动起学生说话的愿望,让“生活成为最好的正文”(爱默生语)。片段二:师:我带了个魔术箱,想和同学们一起玩玩。可刚才它突然不见了,我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大家帮我找找,它会在哪里呢?(学生立即在教室内寻找。一会儿,一学生欣喜地叫道:“找到了!是不是这个?”其他同学的眼睛迅速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在老师的示意和同学们的注视下,找到魔术箱的同学把箱子拎到了讲台上。)师:魔术箱是怎样到讲台上的?生:是同学在坐位后面找到了,老师让他把箱子放到讲台上。他很激动,脸涨得红红的,两手用力地拎到了讲台上。师(对找到魔术箱的同学):找到魔术箱,你有什么感觉?生: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箱子在我坐位后面,高兴极了
让悬念成为作文的种子,http://www.guaituzi.com
――四年级现场习作《真是没想到》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日前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观摩了多节色彩斑斓的作文课,我更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其中王晓波老师执教的《真是没想到》一课以“玩”为本,巧设悬念,津津有味的游戏、有滋有味的对话、润物无声的指导,活动中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情节,令人不禁为之叫好!
片段一:
(上课铃响过,老师仍没有出现。学生焦急、疑惑,四下寻找)
师(藏在幕后):想不想见见我?
生:想!
(过了一会儿,老师缓缓走出,穿着西装,戴着高礼帽,向同学们问好。学生表情很诧异)
师:看你们这么惊讶,是不是有话要说?
生:老师,你真奇怪,为什么头上戴一顶帽子来上课?
生:你是不是魔术师啊?
师:看我这身打扮,你们感觉我像什么?
生:感觉你真是非常神秘。
生:我觉得你很像一个绅士。
生:我觉得你有点像巫师。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这些想法连起来说说?
生:我觉得您是个多变的人,一出场就引起了我们的联想。我们感觉到您像个魔术师,非常神秘。
师:大家刚才说的是对我的感觉,现在能不能说说我的穿着哪儿和魔术师特别像?(板书“看”。学生观察老师的衣服、衬衫、领带、鞋子等)老师奇怪在哪儿,能完整地说说吗?
(学生练习有顺序地说话)
赏析:独特的出场,奇怪的装扮,小小悬念既吸引了学生,也给整节课定下了轻松的基调。解开教者身份的悬念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而谜底就在教师的别致造型上。教者巧妙引导,让自己的穿着成为说话材料,不动声色地指点学生观察方法,自然而然调动起学生说话的愿望,让“生活成为最好的正文”(爱默生语)。
片段二:
师:我带了个魔术箱,想和同学们一起玩玩。可刚才它突然不见了,我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大家帮我找找,它会在哪里呢?
(学生立即在教室内寻找。一会儿,一学生欣喜地叫道:“找到了!是不是这个?”其他同学的眼睛迅速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在老师的示意和同学们的注视下,找到魔术箱的同学把箱子拎到了讲台上。)
师:魔术箱是怎样到讲台上的?
生:是同学在坐位后面找到了,老师让他把箱子放到讲台上。他很激动,脸涨得红红的,两手用力地拎到了讲台上。
师(对找到魔术箱的同学):找到魔术箱,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箱子在我坐位后面,高兴极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点紧张,于是我大声叫起来:“找到了,是不是这个?”老师让我把魔术箱拎上讲台,同学们好像都在羡慕地看着我,我又有点难为情,心跳得快极了。我找到了它,我很高兴。
师:先不急着打开。你们猜猜,它里面会是什么?(板书:猜)
(学生猜是牙膏、毛巾、衣服、水果、魔具等,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
师:魔术箱的魔力可大了,一不留神就错过机会了。我打开它啦。
(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好奇又紧张地想知道里面有什么,教室里静极了。老师一按箱子的弹簧锁,“啪”的一声响)
师(从箱子里拿出袋子):这是什么?(生:魔袋!)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说)
师:谁注意到魔术箱是怎样打开的吗?
(学生描述老师打开魔术箱的动作)
赏析:无论是寻找魔箱还是打开魔箱、取出魔袋,王老师紧扣“魔箱”将悬念做足,一个个悬念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学生带进了魔袋的世界。在此过程中,教者见缝插针,时时提示观察的侧重点,安插相关的口头说话,及时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全心感受。
悬念如同一条“脉络”,延伸开去串起整个课堂。悬念本身还带给学生很多心理体验,好奇、惊喜、期待、得意。教者特别关注这一点,多次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心里有什么话”、“是怎么猜到的”。学生仿佛坐了趟过山车,乐在其中、自由倾吐,描述时也就没有停留在动作的表面,而能够直达内心,闪现出个性的光彩。
以悬念生体验,又以体验促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在“寻宝”中,观察与体验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避免了有时活动作文中因太过执着于活动而不自觉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片段三:
师:魔袋魔袋变变变,变些宝贝让人摸。(对准备摸的同学)你只能摸一件宝贝。摸到了,先说摸到了什么,再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如果与你说的不一样,宝贝就要重新放回魔袋,再换人摸;如果说对了,宝贝送给你。
(十位同学排好队伍,依次摸宝……最后一个同学没摸到东西)
师:猜不出来?
生:没东西了。
师:不可能。(抓住学生伸进魔袋的手,高高举起)这是什么?
生:空气,一只手。
师:手摸到了什么?
生(恍然大悟,开心地笑着):摸到了魔袋!
师:很多同学大展身手,玩得高兴吗?没轮到的同学是什么感觉呢?
(没摸的同学谈各自的感受)
师:谁来安慰这些没玩到的、心里不愉快的同学?
(参与摸的同学真诚地安慰没获得机会的同学;没摸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
赏析:“摸宝”是课堂上的重点环节,教师将“悬念”进行到底,学生在摸的过程中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当魔袋里宝贝全被摸完,末位同学两手空空,急得掉泪,教者寥寥数语一点拨:“手摸到了什么?”学生恍然大悟:“魔袋!”这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此匠心独运,难怪课题就叫“真是没想到”!
教者是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更是个聪明机智的主持人,设定规则、适时引导、悬念丛生,课堂上不时爆发出欢声笑语。他与学生乐成一片,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当悬念慢慢解开,他将目光投向那些没摸的同学,同样请他们谈谈想法。“教学永远是有教育性的”,这再一次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更凸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没有谁会被遗忘。这一环节尽管时间不长,却使热闹的课堂散发出人性的光辉,相信留给孩子的远非几句简单的安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在这浓浓的爱意中,学生对作文、对生活,或许都会有更深更远的收获吧。
总评:课堂本来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叶澜语)。《真是想不到》恰恰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印象,一路风光一路灿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作文不再是艰难的跋涉,而是幸福的旅途,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过。本节课欢笑里有思索,热闹中不乏沉稳。教者不断抛出悬念,蓄积起一种“势能”,激发出学生观察和描述寻宝全过程的兴趣,从而使悬念成为作文的种子。他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引路径,其设计之巧、趣味之浓,与针脚之细密、要求之具体密切结合,给学生以作文的素材、空间,还有叙述的热情、书写的信心,灵动飘逸中维护了语文教学之本。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小学)
标签:六年级语文辅导,小学生学习方法,小学生毕业演讲稿,小学语文学习 - 六年级语文辅导 - 六年级语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