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有关询问姓名和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只是每课的话题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本课的会话部分是以小Dick和他姐姐的同学高伟的谈话展开的。会话中,既有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name?”和“How old are you?”,又有日常打招呼用语“Nice/Glad to meet you.”。而且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会说、会用“How old are you?”之外,还要求认读此句,并能用Let’s practise提供的人物、年龄做对话练习。同时这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能正确说出1-50数字。学生在上一单元练习过1-50,但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需要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说出1-50,并能拼读出1-10数字。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好,教师可以把要求提高到掌握数词1-100。Lesson 31 教法建议一上课,教师和学生打完招呼后,直接就可以询问学生的年龄“How old are you?”,学生们虽是上册书练习过此句型,但今年都大了一岁,所以教师还是尽量请全班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教师在请若干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以接龙的形式一问一答。如:A问E:“How old are you?”,E回答后,又问B,B答完再问D。如此类推,以问错或答错
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Unit 6 How old are you,http://www.guaituzi.com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Unit 6 How old are you
教学目标
Lesson 31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对话,学习询问他人姓名和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及其回答。
2. 能听说读写单词“seven, old”和句子“How old are you?”,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Lesson 32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对话,进一步学习询问他人姓名和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
2. 能听说读写单词“three, four”和句子“I’m three.”,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Lesson 33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对话,学习询问他人“你是…吗?”的日常交际用语及其肯定回答。
2. 能听说读写单词“fine, thank”和句子“Thank you.”,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教学建议
Lesson 31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中的31课至33课学习的都是有关询问姓名和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只是每课的话题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本课的会话部分是以小Dick和他姐姐的同学高伟的谈话展开的。会话中,既有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name?”和“How old are you?”,又有日常打招呼用语“Nice/Glad to meet you.”。而且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会说、会用“How old are you?”之外,还要求认读此句,并能用Let’s practise提供的人物、年龄做对话练习。同时这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能正确说出1-50数字。学生在上一单元练习过1-50,但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需要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说出1-50,并能拼读出1-10数字。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好,教师可以把要求提高到掌握数词1-100。
Lesson 31 教法建议
一上课,教师和学生打完招呼后,直接就可以询问学生的年龄“How old are you?”,学生们虽是上册书练习过此句型,但今年都大了一岁,所以教师还是尽量请全班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教师在请若干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以接龙的形式一问一答。如:A问E:“How old are you?”,E回答后,又问B,B答完再问D。如此类推,以问错或答错为“龙”断。最后看看哪组的龙最长,即说对的人最多。以这种形式练习句型,既可以让学生的参与面广,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英语活动。
Lesson 3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会话部分学习的仍是询问他人姓名和年龄的日常交际用语。会话是以故事的展开为主线的,情节选用的是学生熟知的事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句型,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容易的理解应用所学句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简单的问答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将新知识和已知的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语言。
Can you spell中给出了“I am”的缩写形式“I’m”,这已经是本册书给出的第5个缩写。教师在这里可以“停一下”,让学生把这些所学的缩写做一个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Lesson 32 教法建议
本课的会话部分是以故事呈现的,教师在教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不要看一幅图讲一幅图,而是要将整个故事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分三个步骤来讲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和学故事。
讲故事:教师先让学生看着三幅图,而后针对每幅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图1:What’s the girl’s name? How old is she? 图2:Where’s the girl’s name? What’s her mother’s name? 图3:Does she find her mother? Who help her?
听故事:教师把3幅主体图挂在黑板上。(也可以将挂图制成投影片,或将图扫描在计算机里投放在屏幕或是墙上。)将录音原文放2遍,第3遍时,教师请学生试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故事大意后,可再安排听2-3遍故事录音。
学故事:放录音,每一句暂停一下,让学生指着课文中的句子重复。对学生不容易读、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多教几遍。如:Where’s your home? It’s a pleasure. 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三人一组带上自制的面具或头饰进行表演。
Lesson 33 教材分析
本课的会话部分学习的是询问他人“Are you …?”的日常交际用语。本课出现的人物有别于以往所学,是中国童话中的“美猴王”。学生一看到就很喜欢,如果课文的展示是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学生更会喜欢学习这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英语和“美猴王”对话。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本课的Let’s play中提供的是一首英文歌曲。学生很喜欢唱英文歌曲,而且这首歌节奏明快,歌词是学生熟知的数字1-10,学生更易于上口,也更乐于表演。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这首歌,让学生初步了解名词复数的概念。
Lesson 33 教法建议
本课会话部分的主人公是学生喜欢的中国童话故事里的“美猴王”。教师一开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课件,或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课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如果没有课件,教师可以带上美猴王的面具,扮演美猴王和学生对话。在学生学完整个对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其中一位学生扮演美猴王。学生更是可以发挥想象,联系旧知和新知,组织出一个“新故事”。最后全班学生可以一起评选出表演的最好,故事编的最有意思的三个小组。
Let’s practise中提供的人物这次是以一幅图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幅图。如,贴出Let’s practise中的图,把人名和年龄贴在黑板的另一侧。请四名学生来扮演图中的人物,教师悄悄的告诉他们的姓名和年龄。四人站在讲台前,其他学生向他们提问,看谁能猜出他们的姓名或是年龄。如:学生可以问他们其中的一个:“Are you Betty?”,如果被问人回答:“Yes, I am.”,那就可以算是赢了。如果回答是:“No.”,就让其他同学来猜。问完后,教师请学生把黑板上的名字和年龄贴到相对应的图上面,并要介绍人物。如:She is Mr. White. She is 35. He is Pat. He is 8. 还可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如:She is Betty. She is Pat’s sister. She is 10.